“‘脆皮青年’需要怎样的思政课?”“00后关注的‘AI伦理’如何融入思政课?”2月21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20余名教师齐聚“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工坊”,开展了一场充满“科技感”与“烟火气”的集体备课会。
聚焦理论热点,创新教学设计
备课会围绕“新质生产力”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等热点,跨教研室组建“专题攻关组”。历史教研室以“从墨子‘小孔成像’到量子卫星”案例串起科技创新史,新思想教研室用“从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看中国式现代化”、“2025蛇年春晚看以人民为中心”,让高大上的理论融入日常生活,“落地生根”。
融合数字技术,赋能课堂革命
把手机变成学习工具。比如用VR眼镜带学生“穿越”到长征路上,体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;或者用3D动画展示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的变化。这种沉浸式体验比单纯讲历史故事更震撼,年轻人也更容易接受。
深化实践育人,拓展教学场域
马院将构建实践教学网络,联合红色教育基地、街道社区设立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实践站点,组织学生开展基层治理调研、党史微课宣讲等实践活动,形成“理论+田野”双课堂。
本次集体备课会既是教学改革的阶段总结,更是守正创新的再出发。马院教学副院长孙雪表示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始终坚持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初心,以数字技术革新教学手段,以实践深耕厚植理论根基,以师生共研激发课堂活力,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“有虚有实、有棱有角、有情有义、有滋有味”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马院智慧与力量。